距6124点已经17年了,复制日本走势,还要17年,你确认现在启动?
距离中国股票市场“6124点”的传说,也就是17个年头了。记得07年的时候,整个市场都沸腾了,很多人都认为炒股是一条通向致富之路,结果17年过去了,A股又回到了3100点附近。有些人高喊着“该是全力以赴的时候了”,但是,你再想一想,现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么?放心吧,我们现在就慢慢说。
首先以日本为例。日本股票市场在一九九○年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38915,但不幸的是,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此后日本股票市场就陷入了一段很长的“低迷期”。这么一看,从1990到2025,已经35年了,现在的日经平均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水平上徘徊而已。试想,假如一位日本26岁的投资人,在一九九○年狂热地冲进股票市场,又会怎样?在他开始进入市场之前,他必须等待60年。
这一等,便是一生。人的一生,能有多少35年?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义?
那么,日本政府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与此相反,日本政府在挽救股市方面,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解数。举个例子,日本自一九八五年起,就不断地降息,从高位一直降到了几乎为0,或者说几乎为0。这几年来,日本一直在试图刺激经济,拉动股市,但收效甚微。要知道,日本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楼市低迷,股票也在下跌。
这一点,就如同重力一般,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还是说我们吧。在2007年度, A股曾创造过6124点的纪录高点,随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25年,17年后的今天,股指仍然停留在3000以上。有些人说「我们和日本不同」,但股市低迷,楼市萧条,消费疲弱,不也是很熟悉的情形么?还有人对中日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剖析,指出日本当时受到美国的压制,只好忍气吞声,中国则是「中美不死不休的战争」。
尽管我们目前已经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步步惊心。
问题是, A股是否也会像日本一样走上一条路?若回答为“是”,那么根据日经“35年回本”的定律,我们要等到18年后才能达到6124。直到2043年,这些数据才会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时机成熟的那一刻,你是否还有胆量说出“all in”?而且,这难道就是你为什么要从这里开始拼命的原因吗?
就当前而言,总体上的 A股业绩并不是很好。到了2025年,股指依然徘徊在3100点附近。回首这几年,尽管股票市场偶尔也会回升,但并未出现大的好转。专家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与国际大环境的整体走势以及我国内部调整过程中的痛苦是分不开的。虽然部分投资人对中国的复苏前景充满了自信,但也有人警告说,我们不应该忽略历史发展的法则,过度的乐观只会导致更高的危险。
同时,政府也在持续地发出一些正面的信息,例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扶持优质企业上市等等。但是,从长远来看,上述举措的成效还有待观察。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原来投资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本的股票就可以看出,市场是有循环的,没有人能违背命运。无论是盲目的乐观,还是过分的悲观,都会让人走上错误的道路。尽管中国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特征,但是在宏观的发展方向上,其内在的经济法则却是相互联系的。投资人要根据历史与现实,进行理智的决策,不要受一时之气或一时之气所左右。
此外,这个事件给我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在为将来进行投资,还是在与时间进行一场竞赛?假如股票市场要花上数十年时间,我们应该怎样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所有的问题都是每个投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网络热议】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片热议,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有个名为“老张说股票”的人说道:“17年了,3000都没破,你这是在浪费时间吗?我当初投资的那些小钱,到如今连银行存款都不敢查。”
一位名叫“股神小李”的网民说:“日本就是日本,和中国完全不同。咱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的经济大国了,资本市场早晚会涨起来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也有一些“理智投资人”提出了异议:“A股跟日本股市还是挺像的,特别是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楼市出现了泡沫,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
一位名为“韭菜不哭”的网民吐槽:“等跌破6124,我怕是要扶着拐杖去炒股了,什么都不要多想,安安心心当基金就好。”
甚至还有一位名叫“文史迷”的网民,提出了自己的心灵问题:“难道股票市场上的牛市,最终都只是一个泡沫吗?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砍了吗?”
看到这里,人们开始思考:究竟是股票市场表现不好,还是我们对股票的期望值过高?
老实说,这件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透着一股诡异的味道。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指标,但是,股票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却不能由一个人的头脑来判断。有的人是盲目的,有的人是极端的悲观的,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要的是理智,而不是头脑发热。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历史是不会轻易重演的,但是一定会有相似之处。
我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历史上真有“35年轮回”,你会是马上进场呢,还是一直观望呢?18年才能买到6124点,这辈子能花多少年?年轻人可以等,但是他们等不了。而这些早已进入股市的人,要怎样才能迎接这份长久的等候呢?总之,在我们寄望于股票市场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只是一种对过去的执着,而非对将来的规划?
